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管理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党建学习>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发布时间:2017-06-02 浏览次数:
    2017年6月2日下午,张凯副校长带领大科园中心全体成员学习了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内容具体如下:
    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一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二是设施联通不断加强;三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四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五是民心相通不断促进。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第一,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第二,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第三,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第四,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第五,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开创合作共赢新模式,建设和谐共存大家庭;将推动已达成协议的务实合作项目早日启动、早见成效;将加大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为3000亿元人民币;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将积极同参与国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帮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建设更多民生项目;将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成立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促进中心,合作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能力建设中心,打造人文合作新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以下几个问题发表了意见:
    第一个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总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改变这个状况,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断在解决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明显进展。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第二个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三个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我国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把握住以下3个主要方面: 第一,体现继承性、民族性;第二,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第三,体现系统性、专业性。
    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下一步,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二是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三是要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四是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五是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总之,要通过努力,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等思想理论工作平台的作用,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要创新科研经费分配、资助、管理体制,更好发挥国家社科基金作用,把财政拨款和专项资助结合起来,把普遍性经费资助和竞争性经费资助结合起来,把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结合起来,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
    第四个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
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
    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四、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7中国成都国际创业孵化峰会上的讲话
    万钢部长在会上指出,1987年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武汉东湖成立,到今年适逢三十周年。中国有句古语“三十而立”,意思是说3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30年来,中国科技创业孵化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政策设计到模式创新的不平凡历程,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就。2016年,纳入科技部统计的众创空间4298家、孵化器3255家,全年服务创业企业近40万,吸纳投资93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00万人。可以说,现在中国年轻人只要想创业,都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对口、合适的创业孵化载体。目前,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加速器及高新区共同构成了接递有序的创业孵化链条,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中国创业孵化事业三十年成功培育的杰出中国科技企业家群体,有力地助推了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创业孵化历经30年的积累,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坚持顶层设计,明晰创业孵化的战略定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业孵化,将其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持之以恒推进发展和完善,可谓“一张蓝图几代人造就”。二是坚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优化创业环境,中央政府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三是坚持目标导向,深植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丰厚土壤。中国科技创业孵化始终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任务。四是坚持开放包容,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国创业孵化机构始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要素。
    世界各国都将鼓励创新创业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增强经济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中国创业孵化在双创浪潮中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面临创业孵化能力更加专业化,创业孵化资源更加集成化,创业孵化服务更加多元化,创业孵化生态更加开放化的发展趋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对话。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当在世界范围内优化和配置资源,开展离岸孵化和跨境加速。以此次峰会为契机,凝聚各国推动创业孵化发展的共识与合力,打造创新创业全球链接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助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张凯副校长强调,大科园中心成员要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为做好工作进行知识储备。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管理中心